微信扫一扫
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老师1V1报考指导
备考推荐→【2024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 教材+真题】
备考推荐→【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砖石密卷】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46. 全球数以百计的医疗机构声称可用干细胞疗法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 组织细胞。 专家指出, 这些机构直接向患者打广告称可治愈疾病, 而实际上没有任何 证据表明它们有效或不会造成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 处理相关广告十分必要, 某些类 型的干细胞移植, 例如使用血液或皮肤干细胞, 经全面临床试验证实能治疗特定种类 的癌症以及让烧伤病人完成植皮手术, 因而得到监督机构批准。 专家称, 虽然干细胞 疗法前景广阔, 但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 尚未得到监管构 的批准, 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
B. 干细胞疗法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C. 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
D. 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仍是巨大挑战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文段首句引出话题, 干细胞疗法可以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 通过 “专家指出” 和转折关联词 “而” 和 “实际上”, 说明还未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有效或者不会造成伤害。 第三句话又举例说明干细胞疗法经 全面临床试验才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疾病, 因此需要监管机构批准。 最后通过 “专家称” 和转折关联词 “虽然……但”, 引出文段的重点, 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 但是仍处 于研发阶段, 并且尚未得到监管结构的批准, 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
来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安全有效。 文段是 “分—总” 结构, 最后一句话是重点。 即现 在还不能运用干细胞疗法, 存在一定风险。 第二步, 对比选项。 B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 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 “血液和皮肤干细胞” 是例子内容, 非重点。 C 项: “监管组织应引 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 其中监管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部分, 不能概括全部内容。 D 项: “研发细胞” 不是文段的主要话题, 文段主要话题是 “干细胞疗法”。
147. 从土地开发 (农业经济时代的 “活动对象” ), 到技术开发 (工业经济形态 的 “活动方式” ), 再到素质提升 (知识经济形态的 “活动主体” ), 是随着经济形态 历时性演进, 由 “客体” 向 “主体” 不断迁移的空间秩序性的发展结果。 只有在知 识经济形态下, 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 (知识结构)、 实践方式 (专技 能)、 实践对象 (职业责任) 和实践目的 (创新能力), 才能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 有机价值整体。 这既是提升素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也是强调创新驱动的依据所在。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划横线的 “这” 指的是:
A. 从农业经济的 “活动对象” 到工业经济的 “活动方式”, 再到知识经济 “活动 主体”, 三者构成一个价值整体
B.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 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 实践方式、 实践对象、 实践目的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整体
C.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随着经济形态的历时性演进, 逐渐构成一个 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D. 知识经济将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的主体、 方式、 对象和目的构成一个具 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 分析语境, 定位代词位置, “这” 出现在尾句, 根据就近原则 “这” 指的是 “只有在知识经济形态下, 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 (知识结 构)、 实践方式 (专业技能)、 实践对象 (职业责任) 和实践目的 (创新能力), 才能构成 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第二步, 对比选项。 D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 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 “三者构成一个价值整体” 曲解文意。 B 项: “本身就是” 表述错
误。 C 项: “逐渐构成……整体” 曲解文意。
148. 克黎利引述 《新科学家》 杂志的文章称, 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 去, 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未来。 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 让我们知道接下来 怎么做,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 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其实 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 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 那 么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来自于这段记忆, 自己具备了 “心 灵能力”。 与上文观点不符的是:
A. 似曾相识不是 “心灵能力”
B. 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 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 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 辨析选项。 A 项符合原文, 对应 “产生这样的错觉: ……, 自己具备了
‘心灵能力’ ”。 C 项符合原文, 对应 “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 忆”。 D 项符合原文, 对应 “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 ……。 记忆有时会运 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 ……”。 B 项与原文不符, B 项说 “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 未来” 对应 “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 原文意 思是不能预见未来。因此, 选择 B 选项。
149. 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的问题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人群缺乏信息和资 源,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掌握较多信息和资源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 相 反, 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一部分人群就会被逐渐分化, 成为相对贫困人群。 要针对相对 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 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的同时, 形成产业扶贫、 金融扶贫、 技术扶贫、 信息扶贫、 教育扶贫、 就业 扶贫、 文化扶贫、 减灾扶贫、 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相对贫困受到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
B. 信息和资源是造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因素
C. 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
D. 解决相对贫困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 第二句通过正反论证的方式说 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句为文段的主旨句, 重点说明解 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对策。 文段为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 对策是重点, 强调 需要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
第二步, 对比选项。 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符合作者意图。 A 项和 B 项强调相对贫困面临的问题, 偏离重点。 D 项没有提到 “资源支撑”。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50. 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人口红利。 不 过, 人口规模并不必然转化为人口红利, 还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质支撑。 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将基础教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制定了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不断增加相关领域投入, 从而保证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 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劳力人口出现了规模缩减的迹象。 为了在新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 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 技术型、 创新型劳动 者大军,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红利
B.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夯实基础教育
C. 当前形势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D. 教育是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文段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 前半部分介绍了劳动力 供给形成 “人口红利”, 提出人口红利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质支撑, 并介绍了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重视基础教育保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确保人口红利。 第二部分话题一转, 提 出当前我国面对新的问题, 即出现劳动力人口规模缩减的迹象, 提出实施职工素质建 设, 促进 “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转变。 文段从重点从 “人口红利需要文化素质 支撑” 转到 “人才红利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 故文段主要介绍 “人口红利向人才 红利的转变” 需要 “文化素质支撑转变为职工素质建设”, 即新时期对 “人口素质” 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步, 对比选项。 C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 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 偏离文段核心话题 “人口素质”。 B 项和 D 项: “夯实基础教育” “教育是……” 均对应文段的前半部分, 偏离文段重点。
(编辑:zhoul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