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测+公基+写作网课9.9】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2000题】
一、单选题(共15题)
1.毛泽东说过:中国革命道路应由中国人制定。体现了毛泽东哪个思想: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群众路线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
第二步,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中国革命道路应由中国人制定”体现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思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项排除。
C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该语句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C项排除。
D项: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D项排除。
2.在实现第一个百年计划后迈入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历史交汇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
A.十一五
B.十二五
C.十三五
D.十四五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十一五规划时间为2006-2010年。A项排除。
B项:十二五规划时间为2011-2015年。B项排除。
C项:十三五规划时间为2016-2020年。C项排除。
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A项排除。
C项:质量互变规律表明,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C项排除。
D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属于唯物史观范畴。D项排除。
4.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
A.数学
B.哲学
C.法律
D.宗教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机构以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数学属于非意识形态。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决定这个社会性质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概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
5.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西部大开发被赋予的重任是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振兴东北的落脚点则在于“新突破”,中部地区是“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则是“鼓励加快推进现代化”。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具有随机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主要与次要就是相对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题干中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发展的落脚点不一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相对性。A项排除。
B项:真理有客观性,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题目中没有体现。B项排除。
D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共性、矛盾存在的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题目中没有体现。D项排除。
6.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为得到熊掌而必须放弃鱼的成本被称为:
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交易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明得到一个而会失去得到另一个的机会。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A项排除。
C项: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C项排除。
D项: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D项排除。
7. 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间的法律效力没有明显的区分,如果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冲突: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4)省级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5)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设区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
8. 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是: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规将实施离婚冷静期,自离婚冷静期届满后( )内,双方未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
A.10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离婚冷静期是指夫妻在离婚时,政府强制要求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离婚。仅在政府机关实施(不适用于法院直接判定离婚的法定事由)。
10. 中学生小乙将自己的零花钱捐赠给山区儿童,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零花钱的: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知识。
第二步,处分权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终处理的权利,即决定财产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命运的权利。包括资产的转让、消费、出售、销毁、丢弃处理等方面的权利。题干中“将自己的零花钱捐赠给山区儿童”属于资产的转让,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零花钱的处分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占有权就是指事实上的控制权。控制有事实控制和名义控制。事实控制就是指实际控制方,分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权控制和无权控制。名义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围内,其通过一定行为就能行使所有权中的全部四项权能。比如租赁物,承租方就是事实上的合法,有权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义控制,可以通过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权。A项排除。
B项:使用权,是不改变财产的所有权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权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愿而转移给他人。如我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授权,对其所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有使用权。B项排除。
C项:收益权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收益权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所有权的存在以实现经济利益和价值增值为目的,这最终体现在收益权上。C项排除。
二、多选题(共5题)
11.“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因为失败会带给你经验,成功会带给你信心。”这段话表明: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A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最终会实现理想,表明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在理想实现之前,需要经过反复的积累和迸发的过程,因此,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A项正确。
B项:“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该说法正确,理想的实现也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人生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迸发这就是量变积累的过程,最终理想的实现就是质变的完成。因此,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项正确。
C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因为事物要实现质变,必须要有量的积累,题干中,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失败会带给你经验,成功会带给你信心”,这些都是量变积累的过程,缺少量变的积累,就难以完成质变的飞跃。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质变比量变更重要”,表述错误。
12.下列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有:
A.私营企业
B.个人企业
C.合资企业
D.外资企业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体制和制度知识。
第二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拓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如下具体特征: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3.根据我国《宪法》,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A项正确。
B项: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B项正确。
C项: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C项正确。
D项: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14. 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关于居住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B.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
C.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
D.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A项正确。
B项: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B项正确。
C项: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C项正确。
D项: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15. 下列选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原理的有: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量变与质变是哲学研究中三大规律之一,揭示了物质运动发展具有向上变化的特点。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是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形式;质变则是事物发生根本性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量变逐渐变化到一个度才会发生质变。
ABC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微小的事物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变成大的事物,这其中蕴含的哲理便是量变引起质变。ABC项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项排除。
识别下方二维码获取公共基础知识
(编辑:zhoulin01)